香港人為何不健康?
撰文:Donna
《醫.藥.人》 第 86 期
社會上常有中年人或是老年人在工作或運動中猝死個案發生,近來更有年輕人在運動期間意外猝死。我們看了這些新聞,除了嘆句「不幸」之外,從不深究猝死意外的底因。猝死的發生,正正反映出我們對體育運動了解不深,對危疾意識警惕不足。
都市流行病如肥胖、高血壓或心腦血管病等愈來愈年輕化,大家都歸咎吃得太好,營養過剩。但是,除了吃得好,香港人對健康、運動的認識與意識不夠,更是關鍵原因。
注重運動是國策
運動在香港是相當不被重視。這種情況並不單獨發生在個人的選擇,更是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,教育、環境,以至政府的政策,社會的整體氣氛等,普遍都較忽視體育運動。
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許世全教授說:「忽視運動可說是香港的獨有文化,不要說美國、澳洲、加拿大這些注重體育發展的國家,就是東南亞地區,日本、南韓或是中國大陸,對體運都高度重視。1995年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》規定學校每天必要有一小時體育運動,若不遵從即屬違法。因為國策關係,至使學校有較完善的體運教育,推而廣之,個人層面較能明白運動可保持身體健康,無形中推動了整體的運動文化。在國內的公園,我們常會見到人群聚集打太極或是跳健康舞,且不分年齡。運動文化普及,至使年輕人或是家庭聚會常會以運動為主題,諸如打球、游水、遠足或是騎單車,與香港家庭或年輕人聚會總是打牌、打遊戲機或是卡拉OK的單一生活文化大相逕庭。」
香港沒有推動體運的政策
香港人多車多,生活環境擠迫,康樂設施嚴重不足也是造成運動文化不能普及的原因。
許教授指出:「在政策上,香港政府也沒有全面支持運動發展,香港政府支持運動發展的着眼點在支持運動員,撥款發展運動的方向亦是培訓運動員出賽,而不是着眼於建立運動能夠預防疾病或使全民更健康的概念。康文署零星的健康推廣因為未有政策扶持,不能提升整個社會重視運動的意識。」
「香港運動的意識形態低落是因為政府、學校與家長對運動不重視,只偏重學生的課業成績,這種情況的發展使香港人的健康只建築在食物營養之上,亦使香港人普遍對運動與健康的警覺意識不足。」
許世全建議,香港政府可效法美國成立一個專責推廣運動的部門,使運動可以持續推廣,鼓勵學校更注重體運成績,這樣運動的意識形態才會提升。個人的生活形態受着家庭與社會氣氛的影響,一切從教育開始,如果政府政策能配合,提升社會關注運動健康,香港人的健康意識才得以全面改善。
雖然要整體提升市民對運動的注意是一件長遠且艱難的任務,卻應該亦值得做,沒有健康體魄則沒有學習精神,良好的健康並不是因為吃得好,吃得太好反而是長期病的誘因,觀乎現時常見的長期病,不就是因為不良生活行為和飲食所造成?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3phk.com/v5article2.asp?id=1778&folder=hot_topics§ion=healthinfo&issue=